习近平用语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必须具备素材,对于申论写作有很大的帮忙。在他的文章、讲话、著作中,常常引用古时候典籍中的经典名句,含义深邃、生动传神,既具备启迪的意义,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。今天公考通(www.chinagwy.org)为大伙带来习大大的学习用典——“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”。
以下内容转自:央视网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、求真务实,准确把握复杂局势,科学判断,引领国内经济社会进步获得历史性收获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推进中国经济巨轮向着优质进步目的劈波斩浪、扬帆远航。
反对空谈、强调实干、重视落实,是大家党的优良传统,也是大家党可以在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带领人民夺取新胜利的重点。
2011年在中央党校春天学期开学典礼上,习近平同志强调,大家的所有收获,都是干出来的。这里的重点,就是一直重视抓落实。假如落实工作抓得不好,再好的方针、政策、手段也会落空,再伟大的目的任务也达成不了。为此,他用“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”这句古语与“纸上谈兵”的故事加以说明。
【解释】
“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”源于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所著的《潜书》。唐甄不止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,也是一位成功的实践者。他在山西长子县做知县时,为了动员百姓种桑养蚕,不但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,而且带头示范。结果没发布一纸文书通告,百姓就在一个月内种桑80万株。他的成功经验便是“为政贵在行”,“行”,就是落实。唐甄觉得,文书通告只不过“藉以通言语,备遗忘耳”,故而提出“以实则治,以文则不治”。唐甄的这一看法,主如果针对当时官场中公文泛滥、有令不可以的弊病提出的,并不是一概否定发布文告推行政令有哪些用途。
【解析】
2012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:“面向将来,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,基本达成现代化要靠实干,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。”2013年4月28日,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幸福不会从天而降,梦想不会自动成真。真抓才能攻坚克难,实干才能梦想成真。大家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的好风尚。
“崇尚实干、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。假如不沉下心来抓落实,再好的目的,再好的蓝图,也只不过镜中花、水中月。”
“需要不驰于空想、不骛于虚声,一步一个脚印,脚踏实地干好工作。”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,号召全党需要真务实、创业实干、久久为功,勉励各级干部“谋事要实、干事要实、做人要实”。
每一项事业,不论大小,都是靠踏踏实实、一点一滴干出来的。正如梁家河的乡亲们对年轻人习近平同志的评价——“敢说敢做敢担当”“靠自己脚踏实地干出来”“不搞形式主义”。
1990年5月,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委书记,履新半月,就在鼓楼区举办 “领导服务接待周”;1991年初,又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“立刻就办”、狠抓落实的需要。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,全省上下形成了“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”的好局面。
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,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。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创造的奇迹,靠的就是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大家也将迎来建党100周年。让大家“实”字当头、“干”字为先,直面后疫情年代的机会与挑战,根据优质进步的需要,一步一个脚印,脚踏实地干好工作,用劳动创造幸福,用奋斗铸就伟业!(作者 杨立新)
免费学习资源(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)








